close

  中新網10月25日電 美國僑報591網24日刊載《中國經濟還是投資“唱大戲”》一文,文章指出,今年前三季度,投資對增長貢獻率再度超過消費。投資型經濟難以轉型,現階段的宏觀仍然要靠投資拉動。如果要加快結構調整,就要減少政府投資,經濟增速就要下降,這考驗政府平衡能力。
  文章摘租屋網編如下:
  10月24日, 匯豐銀行公佈10月匯豐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(PMI)初值當鋪為50.9,高於9月的50.2,達到7個月來最高。
  匯豐中國經濟學家屈宏斌認為:“這表明進入四季度,中國經濟複蘇的勢頭正進一步鞏固。溫和usb複蘇將在未來得以延續,從而為加快推進結構性改革創造有利條件。”
  如果說經濟溫和複蘇得到肯定,那麼政府會加快結構調整速度,這也意味著經濟增速可能要放緩。高房屋二胎盛經濟學家哈繼銘認為,像三季度7.8%這樣的增長加速是不可持續的,因為代價是對公共投資的更嚴重依賴,而公共投資的融資來自於地方政府高價出售土地的收入,這會進一步滋生房地產泡沫。
  房地產開發投資依舊火熱
  就在匯豐發佈PMI前一天,北京市政府出台了調控房價的新政策,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,9月北京房價上漲20.6%,這聽起來有些不可思議,但的確再度出現購房者恐慌性搶購的場面。房價上漲源於市場預期的強化,而背後是地方政府推高地價的衝動。央行在當日發佈的《三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》顯示,房地產貸款呈現較快增長態勢,9月末主要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餘額14.17萬億元(人民幣,下同),同比增長19%,增速比上季末高 0.9個百分點。
  實際上前9個月每個月房地產開發投資都比去年同期高出四、五個百分點。開發投資增長與政策有關,年初出台的二手房交易稅收政策,成功抑制了二手房銷售,從而改善了新房價格預期。開發投資增長的最後結果是促成宏觀經濟穩定,同時帶動地價提升,為地方政府繼續利用投資拉動經濟創造了條件。
  投資“唱大戲”
  數據顯示,前三季度GDP構成中,投資占了很大比重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貢獻率是45.9%,資本形成總額貢獻率是55.8%,凈出口對GDP的增長貢獻率是-1.7%。去年消費對經濟增長貢獻率是51.8%,投資是50.4%,消費超過了投資。但今年前三季度,投資對增長貢獻率再度超過消費。
  這說明,投資型經濟難以轉型,現階段的宏觀仍然要靠投資拉動。無論是分配製度,還是高房價,以及現有社會保障制度,都讓工薪階層無法放心消費,更無法保持消費有較高速度增長。當然,值得欣慰的是,投資結構似乎有了些許改善,信息服務業等第三產業投資增長較快,這也有利於長遠經濟發展。
  但無法避免的是,地方政府在投資中往往扮演重要角色,前三季度基礎設施投資48403億元,同比增長25.1%。無法擺脫這種局面的原因在於經濟必須服從政治。結構調整是去杠桿、去產能過程,其直接結果就是經濟增長率的下降。
  經濟放緩,是改革調整的必然代價,但地方政府顯然不想忍受更高的代價。各地躍躍欲試的投資計劃,就是利用了政府對“穩增長”的底線心態,再次擴大基礎設施建設,並利用推升地價來獲取用於投資的資金。
  這樣的結果顯而易見,房地產泡沫繼續膨脹,通貨膨脹壓力提升,消費刺激不動,經濟轉型仍停留在口號中。當然,新一屆政府對轉型認識是深刻的,也有決心,但宏觀政策無法擺脫現實制約,這與十八大確定的經濟翻番目標聯繫密切。
  調結構與穩增長,考驗政府平衡力
  如果四季度經濟能夠繼續溫和複蘇,超額完成全年經濟指標沒有問題,這給政府主動加快結構調整創造了條件,而客觀情況是,房價再度攀升,通脹壓力抬頭,商業銀行也開始對房地產信貸持謹慎態度,這都要求政府為投資降溫,否則會積累更大矛盾,積聚更多風險。
  如果要加快結構調整,就要減少政府投資,經濟增速就要下降,這考驗政府平衡能力。(劉杉)  (原標題:美華媒:中國經濟還是投資“唱大戲”?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b10dbps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